威廉希尔体育2022-2023学年秋季学期第二讲(总第六十六讲)导师研讨课于9月22日19:00-20:30在威廉希尔体育双梧斋·语言与文化交流中心成功举办。本次导师研讨课主题为“神经机器翻译与语言学习”,主讲人为威廉希尔体育讲师王律老师。在本次导师研讨课中,王律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了神经机器翻译对语言学习焦虑、认知负荷和语言产出的影响。

在课程的开始王律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以供同学们思考:究竟什么是研究?Research——An organized, systematic and logical process which uses empirical data to answer questions or prove hypotheses.在对研究的定义中,王律老师尤其强调了“empirical data”,即通过系统的方法收集一定的实证数据进而验证一定的假设。紧接着王律老师介绍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即基于文本的研究(语料库研究法)以及认知研究等。
就认知研究方向,王律老师从自己的研究领域、翻译认知过程研究、人机交互认知过程研究、机器翻译对语言学习认知心理的影响和神经翻译辅助的语言研究教学启示为切入点为同学们讲述了神经机器翻译的研究方法及它在翻译中的实际应用。
首先王律老师结合自己的相关研究,介绍了认知研究相关的研究方法,即通过眼动仪以及屏幕记录仪等工具判断译者的相关行为,通过可视化数据进行分析,探求人脑在翻译过程中的“输入”与“输出”。除此之外,王律老师还提到了“共同体模式”的重要性,即团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可利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以提高翻译效率。王律老师也通过《解密航天号》翻译的例子展现了机器翻译在专业术语翻译等方面的优越性,同时也指出了机器翻译在语言处理方面的不足:即缺乏一定的优美性、创作性以及流畅性。

接着,王律老师就翻译认知过程研究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在此部分中,王律老师主要介绍了相关研究工具的使用,即眼动仪、键盘记录仪以及屏幕记录仪等工具。除此之外,王律老师还强调了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如通过对比研究职业译者与员工译者翻译行为以探究其翻译能力的差异等。
此外,王律老师还围绕“人机交互认知过程研究是否有助于语言学习”和“机器翻译对语言学习认知心理的影响”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大脑语言加工机制是学习过程中的共有特征,其个体差异体现在认知因素、情感因素以及学习策略。在对语言学习认知心理分析的研究中,聚焦认知负荷、记忆、思维、信息处理、决策、情绪等多个维度,因此跨学科理论基础也显得尤为重要。谈到神经机器翻译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大部分同学认为其有助于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可减少认知负荷、缓解写作焦虑。

在最后,王律老师也谈到了神经机器翻译辅助的语言研究教学启示,即多维度研究以及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元论证等。
本次王律老师结合自身研究领域与同学们分享了语言认知心理,以及神经翻译对语言学习焦虑、认知负荷和语言产出的影响,让同学们对翻译有了更深的感悟与理解,同时也吸引着大家探索翻译更深的奥义。
撰稿人: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