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中日关系步入正常发展轨道,从“竞争时代”迈向“协调时代”。2018年10月19日-22日,长沙中日交流之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文化中心、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共同主办了为期四天的日本电影展映与中日老员工交流系列活动,具体包括19日-21日的日本电影展映、20日的中日老员工辩论赛、21日的中日老员工商业方案竞赛,22日的中日老员工交流讨论会。
电影展映从19日晚间率先开始,拉开了本次中日交流系列文化活动的序幕。为使观众能更深入地体会作品的韵味,在临时放映厅的复临舍302教室里专门准备了200英寸的超大银幕与专业投影仪、蓝光播放器。晚7点,日语系交流之窗负责人杨昉老师和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菊池园子女士致欢迎词,宣布由8部经典及新作组成的日本电影展映活动正式开始。开场影片为世界影史十佳影片之一的小津安二郎导演的《東京物語》。虽然影片问世已有半个多世纪,但其表现的社会发展对传统家庭结构所带来的冲击与解构、由此产生的两代人家庭价值观的隔阂,与迅速发展变化的中国社会间有着许多契合。教室里座无虚席,同学们都沉浸在了黑白影像编织的声画世界里。之后的两天中,还陆续上映了小津导演的另一部佳作《晚春》、萌萌的《豆柴小犬》,讲述三段求之不得相恋的《恋人们》、在频发的吐槽金句中真切反映青少年心声的《濑户内海》、新海诚唯美系列代表作之一的《言叶之庭》、描绘跨性“另类”人群温情的《人生密密缝》与宫泽理惠主演的《纸月》。
2018年10月22日上午,职工们又赶到了北楼108教室与15级同学和1701班同学分别进行了两次小型讨论会。15级同学中很多刚刚结束1年的交换留学回国,因为有着相似的海外留学背景和语言学习的经历,所以很快就进入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基于各自的留学经历讨论了中日大学学习氛围与员工社团活动的异同,毕业后对于未来道路的选择,以及在中日老员工中受到欢迎的智能手机APP的比较等。在随后的1701班的讨论会上,经过自由分组后,同学们从“二次元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对中国/日本的印象”、“如何才能有效的学习语言”等题目中选取其中之一作为讨论的中心话题,并在讨论会结束前进行了各组发表。
其中,讨论语言学习的小组的同学们分别总结了自己学习日语和汉语的方法,发现虽然国籍不同,但是中日员工们的想法都大同小异,均认为日常持之以恒地背诵记忆单词和进行口语练习效果良好,并且通过观看对象语言国家的电视剧、电影等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语言中蕴含的文化背景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的语言学习能更为有效地提高外语水平;以二次元为主题进行讨论的小组分享了自己生活中与二次元文化有关的经验,同时了解到中日员工对二次元文化的不同理解。就“对中国的印象”进行讨论时,一位日本职工特别表示,当自己身边的朋友因为自己在中国留学,改变了以往对中国的刻板印象的态度的时候,自己由此切身地觉得能够来中国留学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午餐结束后,大家参观了长沙中日交流之窗的场地,并在威廉希尔体育双梧斋咖啡厅进行茶话沙龙。日本职工们对交流之窗提供的日本原版书籍与杂志非常感兴趣,并与中国的员工们一起讨论自己在华的职工活与在日本的趣事。
半天的讨论交流会虽然短暂,但是大家都认为在交流之中收获良多。能够直接与同龄的日本员工交流的机会非常难得,大家在这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日语听说能力,对中日文化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同时大家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成为日后继续学习的动力与激励。